首页
>新闻资讯>文化园地
馓子里的年味

转眼之间,春节已近尾声,年复一年长大的时候,年味也悄然变淡。然而无论何时,过年间吃食的讲究,好似不曾改变。提起过年,总是有炸丸子、馓子和麻叶,餐桌上的盛宴以及小孩子爱不释手的酒曲米茶。作为一名北方人,我总是能在馓子,这种传统的油炸食品中,感受到浓浓的年味。

小时候,刚进腊月,每家每户都开始张罗着炸馓子,炸馓子是一件全家出动的大事。先是,男主人称重面粉,计算放几两盐,再根据家中人口味的轻重增增减减,去集市上采购备齐。第二天,天刚蒙亮,女主人就要起来和面,大大的瓷盆里放入面粉,热水里化盐,边搅边添水,一揉就是一两个小时,到软硬适中的面团盖着醒发。下午时分,是面团到细条,再抹上猪油的制作环节,老弱妇幼开始登场。我家通常是奶奶切条,把面揉成小手指粗细,堂姐把它先抹上猪油,再一圈圈铺在大大的瓷盆里,一层盘满了再喊我去挖猪油。油罐里用大勺子挖出来的猪油,雪白雪白的,散发着一种清香。一小会儿,在空气中就变成酱油色,依然透着一股清亮。

第三天,就可以下锅炸了。火引一点燃,劈好的木材慢慢燃起,盘好的面条一圈一圈缠着手上,再用筷子一穿,稳稳的挂在瓷盆边缘等待油温到了下锅,被两根硬且长的柳枝一撑,就变成了带有美妙弧度且对称的两排面条,“滋啦”一声,滑入锅中,就开始冒出白色的泡,面条颜色也渐渐变深,稍炸后,将柳树枝合并按压就成了扇状,炸到颜色金黄,脆而不焦,馓子出锅。

刚出锅的馓子香脆可口,还没端出去就被守着的孩童一抢而空,争抢的打闹声渐远,厨房里的家人忙碌,笑意晏晏,红彤彤的火苗印在喜悦的脸上,仍旧是我记忆中最美好的年。
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